稳中求进——2023年中央经济会议点评
►►►核心观点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李强对明年经济工作提出要求。
对于总体定调,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12月刚召开的政治局会议相同,都用了“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这一论述,而2022年对于总体基调的形容为“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认为中央工作经济会议的表述体现了今年中国经济恢复的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过程。
对于国内经济,会议指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是四大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的困难和挑战,代替了2021和2022年提及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可见当前中央也认为国内整体经济环境面临较大挑战,经济恢复上行压力仍然较大。但会议指出“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可见中央对明年经济复苏是充满乐观态度。
对于货币与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表述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适度加力”在今年年末已有体现:2023年末增发1万亿国债、狭义赤字率提至3.8%,预计全年新增政府债8.68万亿元,再加上1.5万亿元的特殊再融资债,中央财政加杠杆,一手抓“化债”、一手提支出的取向较为明朗。明年这一取向或将延续。而“提质增效”更加注重实施效果,而非明显扩张。明年财政政策要“利用好财政政策空间”,“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增强财政可持续性”。我们预计2024年,狭义赤字率可能在3.5%-4%,新增专项债额度或保持在3.8万亿元,与2023年持平。
对于货币政策,本次会议提出“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不同于2022年中央经济会议提出的“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当前CPI低位运行、PPI全年同比负增,新提法将“价格水平预期目标”作为货币供应量的一个参考标准,或表明货币政策总量进一步宽松有较大可能。另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又指向结构性货币工具如定向降准、定向贴息等依然是政策重点。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李强作总结讲话,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出要求。
一、对于总体定调,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12月刚召开的政治局会议相同,都用了“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这一论述,而2022年对于总体基调的形容为“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认为中央工作经济会议的表述体现了今年中国经济恢复的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过程。
二、在会议总论调中,进一步强调“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是新提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对于明年,中央经济会议提到“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延续了12月政治局会议的政策基调,同时这也是对去年12月经济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的扩展。我们认为这实际上是重新安排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的优先级,高质量发展与结构型改革的前提是要经济维持在中高速发展。同时还提到了“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这也提供了解决短期问题,维持中高速经济发展的抓手。
三、对于国内经济,会议指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是四大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的困难和挑战,代替了2021和2022年提及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可见当前中央也认为国内整体经济环境面临着较大挑战,经济恢复上行压力仍然较大。这也和今年CPI、PPI等低位运行相映证。“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是本次会议新增部分,前者表明当前部分企业产能过剩可能会引起物价低迷、企业利润率较低等现象,后者则体现了当前地缘政治风险、发达国家衰退风险和国内债务风险对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扰动。但会议指出“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可见中央对明年经济复苏是充满乐观态度。
四、对于货币与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表述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而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我们认为,财政政策的“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是对于去年中央经济会议提出的“加力提效”升级版。
“适度加力”在今年年末已有体现:2023年末增发1万亿国债、狭义赤字率提至3.8%,预计全年新增政府债8.68万亿元,再加上1.5万亿元的特殊再融资债,中央财政加杠杆,一手抓“化债”、一手提支出的取向较为明朗。明年这一取向或将延续。而“提质增效”更加注重实施效果,而非明显扩张。明年财政政策要“利用好财政政策空间”,“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增强财政可持续性”。我们预计2024年,狭义赤字率可能在3.5%-4%,新增专项债额度或保持在3.8万亿元,与2023年持平。
对于货币政策,本次会议提出“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不同于2022年中央经济会议提出的“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当前CPI低位运行、PPI全年同比负增,新提法将“价格水平预期目标”作为货币供应量的一个参考标准,或表明货币政策总量进一步宽松有较大可能。另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又指向结构性货币工具如定向降准、定向贴息等依然是政策重点。
五、会议多次提到扩大内需的表述,“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优化消费环境”。还提到“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去年扩大内需是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经济复苏的重要抓手,但今年发现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原因可能是有潜在消费未被激发,投资效率较低。因此,今年除了扩大内需外,还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优化消费环境”,“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扩投资方面,要考虑投资是否有效益。“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可能重点在于政府投资,“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我们认为,扩大内需主要是仍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并且在私人需求不足的背景下,政府需求必然扩张以维持总需求的稳定。
六、会议明确指出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这里的两个毫不动摇是十九大报告指出的,即“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2022年“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的基础上,今年更明确的提出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从中央层面再次重申了民营经济重要性和公平对待的迫切性。
2023年7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健全公平竞争制度框架和政策实施机制,坚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定期推出市场干预行为负面清单,及时清理废除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对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等问题给出了积极、明确的回复,预计明年会有更加具体的政策红利落地。
七、房地产方面,会议指出“要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还提到“要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一提法相较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更具体落实到企业层面。具体还提到了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这些在以往会议中也有所提及。
八、今年任务部署把产业政策的位置放得靠前,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另外还提到了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体现会议对发展高新前沿产业的迫切。
九、今年还提到了“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表明政策之间更加相互配合,具有共同指向性。另外,“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表明在经济恢复的波浪中,有必要加强正面引导,以更好地改善社会预期。
风险提示
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降息降准不及预期;财政政策超预期;信用事件集中爆发。
滑动查阅往期报告
数据、会议点评
【长城宏观】针对个人养老金问题该出手了——“个人养老金”点评
【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评【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
评【长城宏观】忘掉数据回落,警惕需求反扑——美国7月通胀数据点评【长城宏观】欧央行展现强硬“鹰派”态度,欧美或将持续加息——欧央行7月会议纪要点评疫情扩散,PMI进一步回落——11月PMI点评
仍在求平衡——12 月政治局会议点评
财政再次发力,助力经济回升——8月财政数据点评
任务还未完成,经济仍需向好——8月经济数据点评央行降准为提高信贷——央行0914降准点评
欧央行意外加息为控通胀——欧央行8月加息点评
二次通胀趋势形成——美国8月通胀数据点评
政府积极作用助社融回稳——8月金融数据点评
低通胀特点明朗,宽货币还有空间——8月通胀数据点评
出口增速或在筑底——8月外贸数据点评
美国服务业PMI回升,经济可能新一轮复苏——美国8月服务业PMI点评
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和二套房贷利率下限快评当月财政支出增速再度负增,化债方案或将出台——7月财政数据点评美国通胀如期反弹——美国7月通胀点评资本回报率与资本市场的关系
全年如何实现GDP目标?——建议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债务收缩压力显现——7月金融数据点评经济压力凸显,降息未到终点——7月经济数据点评
美联储加息难言结束——美联储7月加息点评
政治局会议的五点变化
财政支出明显放缓,政策加码预期升温——6月财政数据点评
经济发展仍有压力,总量政策空间或将打开出口增速创今年低点——6月外贸数据点评信贷偏强但社融增速创新低——6月金融数据点评CPI同比已降至0%——6月通胀数据点评服务业旺盛维持经济强韧——美国6月服务业PMI点评美国制造业PMI再创疫情后新低——美欧6月制造业PMI点评
制造业仍在收缩,政策组合拳已在路上——6月PMI点评
地方财政压力陡增,地产政策放松迫在眉睫——5月财政数据点评
欧央行控通胀决心更强——欧央行6月加息点评
经济增长放缓,降息如期而至——5月经济数据点评
加息虽暂停,终点还未至——美联储6月FOMC点评
M1、M2、社融、政府债增速回落——5月金融数据点评
核心通胀中枢不变,高利率仍将持续——5月美国通胀点评
降息周期再延续——六月降息点评
未来一段时间物价怎么走?——5月通胀数据点评
美国制造业产需错配加重——5月美欧PMI点评
服务业复苏态势现隐忧——5月PMI点评企业利润负增拖累财税收入房地产修复受阻居民信贷再次收缩,降息或可期通缩只差一步,降息或将至
服务通胀压力缓解,核心通胀仍显韧性
新市场开拓成效持续显现——4月外贸数据点评
存款利率下调带动银行业利好,转债行情正当时
欧央行放缓加息,但不会停止紧缩
加息周期可能接近终点
美国非制造业大幅回落
内生动力不足,PMI再度收缩
政策基调有何变化?
财政收入回暖,收支差额由正转负——3月财政数据点评
GDP同比回升至趋势线上
出口增速为何超预期?
滞胀与衰退临界点,美联储仍需一次加息
信贷持续超预期,但产出效应递减
通缩压力加大,降息可期
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进一步分化
环比回落,回归正常
加息25bp,控通胀仍为主线 开年收入增速下降,支出强度仍在——1-2月财政数据点评如约而至——降准点评 欧央行顶住压力,再度加息50bp三驾马车复苏节奏快慢不一——1-2月经济数据点评
出口形势依然严峻——1-2月外贸数据点评务实的目标——政府工作报告点评美国下半年通胀反弹风险加剧——美国1月通胀数据点评
信贷总量创新高,但社融结构仍待改善——1月金融数据点评
消费修复初步确认——1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周报、月报、季度报
【长城宏观】人民币汇率料将兑现我们预期——20220425【长城宏观】八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十一月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月报十月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月报中美分化,政策相背——四季度经济展望
九月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九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八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八月可转债月报
七月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月报长城证券宏观二季度研究报告合集
化解地方债务问题任重道远
国家安全问题“复杂艰巨”,地缘政治风险抬升六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六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两大峰会同时举办,国际“阵营化”趋势加剧存款利率调降,债市或将继续走强五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五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地产销售降温,降息预期又起四月可转债投资策略报告
中国将为世界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20230403周报
二季度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四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二季度 GDP 增速或到 7%——二季度中国经济展望
国外紧急灭火,国内需求新高—20230327周报
美国经济开启衰退模式——美国二季度经济展望
原油指数暴跌,大类资产指数创年内新高——20230320周报硅谷银行破产,美国经济风险显现——20230313周报
三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三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GDP跟踪指数持续回升——20230213周报
二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二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2023年全国GDP增速目标或在5.5%以上——20230116周报元旦假期出行迎来修复——20230103周报
一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专题报告
气候变化之下经济目标和能耗目标短期难以平衡——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河南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2023年可转债市场或迎来良机——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四川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M2/GDP的新形势:或将持续上升——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四季度出口为何快速下滑?——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如何看待IMF下调中国中期GDP增速?——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美国失业率为何再创新低?——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还会持续走高吗?——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天津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2022年度总结——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以上推送信息仅面向长城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若您并非上述类型的投资者,请取消阅读,请勿收藏、接收或使用以上推送中的任何信息。
因此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与配合。
免责声明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证券)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以上推送信息摘自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完整内容请以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研究报告由长城证券向专业投资者客户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客户(以下统称客户)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所有研究报告的版权属于长城证券。未经长城证券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亦不得作为诉讼、仲裁、传媒及任何单位或个人引用的证明或依据,不得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任何用途。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长城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研究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研究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研究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他人作出邀请。在任何情况下,研究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研究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长城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研究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长城证券可能与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长城证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